首頁 > 法律知識文 > 孩子吸毒或販毒被抓怎麼辦?未成年吸毒、販毒與製毒的刑責及流程有哪些?

孩子吸毒或販毒被抓怎麼辦?未成年吸毒、販毒與製毒的刑責及流程有哪些?

  • 孩子吸毒或販毒被抓怎麼辦?未成年吸毒、販毒與製毒的刑責及流程有哪些?
商品圖像
  • 商品資訊

     
     

    根據內政部警政署統計,青少年吸毒者雖相較前幾年有下滑的趨勢,不過相關單位仍將「青少年毒品犯罪」列為高度關注的議題,倘若孩子不慎因涉嫌吸毒被抓時該怎麼處理? 未成年所面對的刑責與流程會和成年人有什麼不同嗎?

     

    一、成年與未成年的刑責差異有哪些?

     

    (一)成年人施用與販賣毒品的刑責

     

    (二)未成年施用與販賣毒品的刑責

    在台灣,未成年施用毒品與販賣毒品會面臨嚴重的刑事責任。根據《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相關規定:

    1、未成年施用毒品:如果未成年(未滿18歲)吸食或使用毒品,依照《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3條,將會被處以最高7年的有期徒刑,並可並科罰金。此外,法院會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如未成年人的年齡、犯罪情節、是否有毒品使用治療等,進行判刑;施用第一級與第二級毒品者適用保護事件,施用第三級與第四級毒品者適用行政輔導。

     

     2.、未成年販賣毒品:如果未成年參與販賣毒品,根據《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6條,販賣毒品的刑責相當嚴重。販賣毒品者可能面臨3年以上至10年以下的有期徒刑,並可科罰金;如果販賣的毒品數量較大,刑責會更加嚴厲,若是12歲以上未滿14歲之少年,適用保護事件。

    另外,對於未成年人的刑事處罰,司法機關也會根據未成年人的心理發展與成長環境等因素,進行相對應的處遇和考量,包括矯治教育等。

     

    二、未成年施用第一級與第二級毒品會遇到哪些程序?

    對於未成年人施用第一級或第二級毒品的案件,程序上會考慮到未成年人的特殊情況,法律會側重教育與矯治,並避免過度的刑罰。這些未成年人的處遇會根據其年齡、罪行、社會背景等因素進行綜合評估,以幫助他們回歸正軌,並防止重犯;根據《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以及《少年事件處理法》的相關規定,未成年人的處遇和程序將有所不同,以下是可能的法律程序和後續處置:

     

    1. 案件偵查與立案

     • 偵查階段:如果有證據顯示未成年人使用第一級(如海洛因、冰毒、LSD等)或第二級毒品(如大麻、可卡因等),警方將依照《毒品危害防制條例》進行立案偵查。

     • 尋求父母協助:根據《少年事件處理法》,當少年涉及刑事案件時,應立即通知其父母或監護人,協助處理案件。

     

    2. 初步調查與檢察官處理

     • 檢察官指揮偵查:案件偵查完成後,會轉交檢察官審查。若情節較輕且未涉及販毒,檢察官可能會進行調查並依據《少年事件處理法》決定是否起訴。

     • 輔導處分:對於初犯的未成年人,檢察官可建議進行輔導處分或矯治,並安排心理輔導、教育處遇等措施,而不是單純的刑罰。

     

    3. 少年法院程序

     • 如果案件進入法院處理,未成年人通常會被送交少年法院,這是一個專門處理未成年犯罪案件的法庭,目的是以教育為主,矯正不良行為,避免單純的刑事懲罰。

     • 未成年犯罪處遇:少年法院會依據未成年人的年齡、犯罪情節、過去的行為紀錄等,來決定是否需要執行矯治處分。這些處分包括:

     • 強制矯治:可能會被送到專門的少年矯治機構進行心理輔導或毒品戒治。

     • 社會服務:法院可能要求未成年犯進行社會服務,並接受社會福利機構的輔導。

     • 處分決定:依據犯罪的嚴重性,法院可能會作出輕微處分,甚至給予警告。

     

    4. 刑事處分

     • 刑責處分:依照《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3條及第6條,未成年人使用第一級毒品的話,可能面臨最高7年有期徒刑。如果使用的是第二級毒品,則可能面臨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 減刑或免刑:不過,對未成年人的刑事處罰會考慮其年齡和犯罪情節,法院會依據《少年事件處理法》給予相對輕的處罰,並注重教育與矯治。未成年人如果能夠接受改過自新的輔導,也有機會減輕刑責或免刑。

     

    5. 後續監控與矯治

     • 強制戒毒:未成年人被判定使用毒品的,法院可以要求進行強制戒毒。若涉及重度成癮,則可能被安排至專門的戒毒機構進行治療。

     • 社會矯正與輔導:即使未成年犯不需要進入監禁,也會被要求接受社會矯治及心理輔導,並且會持續追蹤他們的行為表現,確保其不會重蹈覆轍。

     

    6. 少年法的特殊處理

     • 根據《少年事件處理法》規定,對於未成年人的處遇較成人案件更為寬容,主要目的是教育與矯正,因此會有較為柔性的處置方法,並強調非懲罰性處遇,讓少年有機會改過自新。

     

    三、未成年施用第三級與第四級毒品會遇到哪些程序?

    雖此行為未觸犯法律刑責,不過因行為偏差,也就是所謂的「曝險少年」,「曝險少年」指的是處於高風險環境中的青少年,這些少年因為家庭、社會或心理因素的影響,容易接觸到不良行為或犯罪活動,並因此暴露於危險或不良的生活情境中。

    因此,針對曝險少年的問題,社會和政府的應對措施不僅是以懲處為主,更重視預防和矯正,採取「行政輔導先行,以司法為後盾」,並由縣市政府的少年輔導委員會(下稱少輔會)介入,提供曝險少年就學、就醫、就業等輔導,以減少這些少年未來進一步犯罪或成為社會問題的風險;當少年觸犯施用第三級或第四級毒品,皆會由少輔會進行處理。

     

    四、未成年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的刑責有哪些?

    未成年製造毒品的刑責在台灣根據《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少年事件處理法》的規定,未成年製造毒品的刑責相當嚴重,但法律會根據其年齡和未成年人特殊的處遇需要進行相對處理。通常,未成年人會被送交少年法院處理,並強調教育和矯治,儘量避免過度的刑罰。法院會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給予減刑或處以矯治性處分,如強制戒毒、心理輔導、社會服務等,目的是希望未來不再犯罪,能夠回歸社會。

     

    1. 未成年人的特殊處遇

    對於未成年人(未滿18歲)販賣、運輸或製造毒品,台灣法律在處理時會考慮其年齡、犯罪動機、過去的行為紀錄及是否有悔過的可能。未成年人通常會進入少年法院,而不是普通刑事法院,並根據《少年事件處理法》進行處理。

     

    (1) 少年法院處理

     • 矯治為主:少年法院的處理目標是矯治與教育,而非單純的懲罰。法院會依照案件的具體情況決定是否將未成年人送往矯治機構進行治療或戒毒,並可能要求他們接受心理輔導或社會服務。

     • 社會服務:未成年人可能會被判定進行社會服務,而不是立即入監。

     

    (2) 刑事處分

     • 即使是未成年人,對於販賣、運輸或製造毒品這樣的嚴重犯罪,法院仍然會判處相應的刑罰。然而,對未成年犯的處罰會考慮其年齡、心理發展等因素,可能會採取減輕刑罰或替代刑罰(如矯治教育、心理治療等),但重罪情節仍可能導致較重的刑罰。

     

    (3) 矯治與教育

     • 強制戒毒:若未成年犯使用毒品或有毒品成癮的情況,法院可能會要求其接受強制戒毒。

     • 心理輔導:若未成年人有心理問題或情緒障礙,法院可要求其接受心理輔導,並追蹤其行為表現。

     

    2. 減輕刑責的可能性

     • 根據《少年事件處理法》,未成年犯可能會因為年齡因素而獲得較輕的處罰。法院會綜合考慮其家庭背景、心理狀況、是否有悔過表現等因素,來決定是否適用減刑或替代刑罰,如社會服務、矯治教育等。

     • 法院的處理強調非懲罰性,更多的是教育與矯治,目的在於防止未來的再犯,並幫助未成年人改過自新。

     

    如有任何法律問題

    請立即私訊→線上免費諮詢平台mail
     
    ———————————————————-
     
    謙聖國際法律事務所
     
    LINE線上法律諮詢:@lawuicc001(點擊諮詢)
     
    歡迎電話預約會議:03-3150-034
     
    提供多樣支付方式:現金、信用卡、銀行轉帳
     
    了解更多
     
     
    Instagram:chien.sheng_

     

     

  • 商品Q&A

    • 提問者稱呼
    • E-mail
    • 手機
    • 電話
    • 留言內容
    • 驗證碼
上一頁
TOP